仔豬出生后離開母豬體內,由于自身體溫調節能力和胃腸消化機能不足,容易出現腹瀉、環境應激刺激和疾病感染,因此如何提高仔豬成活率已經成為各大養豬場綜合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仔豬成活率受母豬體質、生產性能、飼養管理水平和出生后護理等多個因素影響。養豬場必須做好母豬產前和仔豬出生后管理,進而提高豬場仔豬成活率。
一.母豬妊娠后期
妊娠后期妊娠后期為母豬妊娠85天—分娩。
1.提高營養,由于妊娠后期胎兒生長發育快,必須提高日糧蛋白質和能力水平,補充VE和硒,飼料適口性要好,這樣母豬才能肯吃;
2.疫苗接種,妊娠后期按時接種口蹄疫、豬瘟疫苗等;
3.合理保健,為防止陰道炎、子宮炎和子宮內膜炎等,可采用中景母子康進行保健;
4.定時測溫,母豬妊娠后期要每天測量體溫,正常體溫為38.5±0.5℃;5.產前一周轉至產房,要做好環境清潔,產房用高壓水槍沖洗干凈,然后噴灑4%苯酚溶液,墻壁用10%石灰水粉刷消毒,準備好干凈柔軟的墊草,溫度維持在22℃,相對濕度為70%即可。
二、接產
①做好產前準備,準備好無菌毛巾、剪刀、消毒液等,由于母豬分娩大多為夜間,所以還要在分娩前1周排好值班表;
②觀察癥狀,母豬臨產前會出現骨盆開展,外陰松弛、呼吸加快、站臥不安等,分娩前用高錳酸鉀5,000倍稀釋液對后驅、陰道和乳房擦拭消毒;
③側臥分娩,一般每15±10min產出1頭仔豬,仔豬出生后及時用無菌毛巾擦干仔豬鼻孔和口腔附近黏液,并做好保暖管理,斷臍后用5%碘伏消毒后放置在保溫箱內。
三、出生后的飼養管理
1.注意保溫
保溫管理仔豬舍溫度必須合理調控,這樣才能彌補仔豬體溫調節差的缺陷,1~7日齡內仔豬舍溫度為30±1℃,8~35日齡內仔豬舍溫度為26±2℃,舍內相對濕度控制在65%±5%。北方冬季寒冷,仔豬出生后可以放置到恒溫箱內進行保暖。同時由專人看護,以防仔豬被母豬壓死。
2.補水補料
仔豬生長發育快,代謝旺盛,若日常供水不足,會降低食欲,若過于饑渴,仔豬還會吸吮尿液出現胃腸感染,引發腹瀉。因此仔豬舍要供應充足干凈的飲水,可安裝自動飲水器。其次,母豬在分娩后3周,其泌乳量下降,仔豬需要通過補料獲得營養,因此在仔豬10日齡開始,飼養員要準備好優質得顆粒飼料,仔豬不愿采食可先停奶,采食飼料后再給奶。
3.補鐵
新生仔豬體內含有一定量的鐵,一般貯量為40±10mg,仔豬生長日需鐵量為7.5±0.5mg,一般在仔豬出生后5~7d就會出現缺鐵貧血,每毫升乳汁中含鐵量僅為0.002mg,因此單純從母乳中獲得鐵元素是無法滿足仔豬生長,需要仔豬出生后3d開始補鐵,這樣可提高仔豬食欲,降低腹瀉發生,仔豬可口服用硫酸亞鐵+硫酸銅,若仔豬貧血嚴重,可肌內注射右旋糖酐鐵注射液,以免仔豬發生嚴重的缺鐵性貧血影響生長發育。
4.去勢斷奶
仔豬(非種用)30日齡可以去勢,這樣可以減少公豬打斗,以防豬肉口感差,30日齡去勢時仔豬年齡小,傷口小且愈合快,術前術后要做好消毒操作,以免繼發感染細菌性疾病,若仔豬刀口流血,可倒提或注射酚磺乙胺。其次,仔豬40日齡斷奶,采用漸進斷奶法,即斷奶前5d準備好優質飼料,第1~2天每天哺乳4次,第3天哺乳3次,第4天哺乳2次,第5天哺乳1次,減奶同時適量增加飼料量,哺乳結束后及時分群管理。